新游评测《烟火》:恐怖题材下的民俗民味
前言:恐怖主题下的民俗
近日,一款名为《烟火》的国产恐怖游戏如期发布,几天之内就获得了97%的好评率。显然,能以压倒性的口碑赢得这样一场比赛的,绝对不仅仅是“支持国产”的口号就能做到的。
作为这本书的开发者,曾经创作了《黑森町绮谭》的拾英工作室,不仅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大作传奇,还与《鬼谷八荒》、《戴森球计划》、《归家异途2》等作品一起,给国内极度缺乏优秀作品的独立游戏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!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
恐怖游戏是游戏行业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别,因为玩家对它的态度两极分化非常严重。喜欢它的玩家自然就喜欢,因为他追求刺激,惊心动魄的感觉让人着迷;而不能接受的人会认为买这种作品完全是“花钱买罪受”。
这不仅成为了玩家的共识,就连游戏厂商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为了改变现状,近几年开发的恐怖游戏作品几乎都减少或放弃了过去广泛使用的Jump scale。
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,《烟火》。
《烟火》这个游戏设定了2004年的时间背景,故事发生在一个农村小镇。由玩家扮演的新手警察林理洵,在调查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案件:葬礼火灾案件时,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另一桩谋杀案。
回想十几年前,刚刚进入新世纪的人们思想上还是封建的,一些旧社会留下了“怪力乱神”的说法,至今仍弥漫在民间,在老年人中广泛流传。而这款游戏《烟火》正是抓住这一点,用中国玩家独特的思想情结来渲染这款游戏的恐怖氛围。
即使不使用Jump Scare,这部作品也成功营造出了令人夏日清凉的恐怖感。
灵堂里的花圈,牌位旁的纸人,街上的小卖部,砖墙上的“破四旧”宣传标语……游戏里的大多数场景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。
玩游戏《烟火》的时候,就像是在看一本在杂物间积攒已久的恐怖小说。人们不禁想起小时候被玩伴围着,轮流讲恐怖故事的场景。
——也许只有中国玩家才能获得这种美妙的感觉。
恐怖游戏中的“乐趣”
其实恐怖游戏带来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玩家的被动身份。比如玩家徒手被恶灵追赶,但拿起现代化重火力武器进行“物理驱魔”时,两个场景之间的恐惧绝对不在一个级别。
就前者而言,玩家就像是老猫枕头下的咸鱼,那些“心怀不轨”的游戏制作者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总会咬你一口。而后者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访者的心理压力,有时甚至会收获“下一次惊吓猝不及防”的意外效果。
这和钓鱼是一样的道理。鱼咬钩后,鱼会拼个你死我活也要挣脱。这时要学会收放自如才会避免到嘴边的鸭子飞了的尴尬。
《烟火》的玩法上是多样化的。比如很多带有悬疑益智元素的“小游戏”都被加入到关卡流程中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黑暗剧情带来的压迫感,丰富游戏内容。
似乎游戏制作者的目的不是让你感到害怕。
事实上,作者确实觉得《烟火》中的恐怖元素只是在巡演过程中作为同伴而存在,主要亮点还是故事。
在这部作品的剧情流程中,游戏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:封建家庭极度压抑的小学生芳芳,教育有方的教师陈等.他们的角色是由游戏制作者以巧妙的方式描绘的,他们的角色极其饱满。
游戏中场景的变化、画风的对比、音乐的应用以及诸多互动元素,让《烟火》讲述的故事紧凑而又令人迷惑。可以让玩这款游戏的玩家逐渐放下对恐怖游戏的警惕,变得被剧情深深吸引,成为推动剧情的“参与者”,让只需3、4个小时就能通关的作品变得充实有趣。
游戏中的一些缺点
虽然《烟火》有足够的亮点,但是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很多问题。比如稍显仓促的剧情流程就是这部作品的症结所在。
这个游戏想传达给玩家的东西有很多,比如抨击旧社会的迷信,一个好老师帮助学生的重要性等等。很显然,这么多的主题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剧情过程中一次全部进行,而只能在短短的空间内进行触摸,这就导致了这款游戏的很多内容都需要玩家自己动脑去推理想象。
同时,这种“张力”也导致了这部作品的仓促结局,未能对这些纷繁的故事做好总结。我玩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游戏制作者因为资金有限,无法继续扩大游戏规模,很可惜。
另外《烟火》的强调,肯定让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新意,与同类型作品不同。然而,这种非传统的方法也导致它逐渐偏离了恐怖游戏的一个基本元素:恐怖。
对于那些来追求刺激的玩家来说,这项工作往往无法为他们提供感官刺激,可能无法满足这类玩家。与其把它当成传统意义上的恐怖游戏,其实更像是一部惊悚题材的互动视觉小说。
摘要
考虑到拾英工作室的体积量问题,这部作品的整体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,Steam平台上玩家的评价就可以让我们看出这是个不错的游戏。相比有些恐怖游戏的隐藏私货,这款《烟火》带来的只有设计创意和内容的良心。
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够继续发光,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游戏。